第(2/3)页 瞧着那如长龙一般的火把迤逦而来,在一里外忽然散开,变成了漫山遍野的鬼火。 沈烈却忽然又幽幽道:“这倭寇之患自宋代起,历经元代,再从洪武到永乐的57年间,也不过数百次。” “从永乐朝以后到嘉靖之前,近百年间的倭患记录次数仅为17次,而嘉靖一朝的45年间,倭患次数猛增到628次。” 这都是有据可查的。 “为何如此?” 这问题清风道人自然答不上来。 沈烈也不答,只是又道:“昔日严嵩曾言,鞑靼,瓦剌猖狂于无非国体有损,真正受灾的还是百姓,朝廷丢个无非是个面子。” “可倭寇就不同了,自嘉靖年间倭寇大兴,频繁掠夺江南富庶之地,耽误的可是漕运!” 半壁江山呀。 随着沈烈侃侃而谈。 清风道人虽不解,却只好附和道:“阁下说的是,不过依贫道之见,要治理这倭寇……其核心在沿海之地。” 沈烈忙道:“愿闻其详。” 这道长倒是有两把刷子,聊的起劲了,便侃侃而谈:“只要管住了那些假倭寇里的头目和眼线,想来那些真倭人生地不熟,又能折腾起几朵浪花?” 沈烈便向着冯保笑道:“冯公请看,连这位隐居山中的高道,见识也比翰林院那些人强呐!” 冯保哑然失笑,摇了摇头:“翰林院么……尽是些书呆子,书生误国,古来如此。” 笑谈中。 清风道人暗自心惊肉跳,大概已经猜到了这两位高人的来历,可是又不敢言语,只好在一旁附和着。 此时。 沈烈忽而笑道:“倭寇来了,过会儿再聊吧。” 清风道人一愣,心中竟迷糊了起来,心说这朗朗乾坤,繁华锦绣之地哪里来的倭寇呀。 说这话的时候,湖畔那边已经接上火了,震天的喊杀声响起,道人们一阵哗然,纷纷登上高处要看个究竟。 却只见那山脚下数百丈外,密密麻麻的全是人,有穿劲装的,穿粗布衣裳的,有拿刀,拿剑也有提着青龙偃月刀的。 乌压压的涌了上来。 呐喊嘶吼中,冲在最前面的乱党忽然踩中了陷阱,一个个惨叫着,手舞足蹈的掉入深坑。 那深坑中必然早已插满了尖利的毛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