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没白来-《王妃反穿记》


    第(2/3)页

    “确实记不太清当时的环境,没有什么明显的标记,不过有一点我很肯定,我们当时是走到了三岔路口,导航仪失灵,我们几个抓阄选了一个方向走的。”

    “找一家最近的村子问问。”谢晋华果断作出了决定。

    于是,黄凯把车子停在了半山腰上,山下就是一个村子,他们几个下了车,沿着山道从村后进了村,这是一处白族人聚居的村子。

    他们一行几个人在村长家吃了顿中饭,金珠把她看过的那几个男女的发型和服装画了下来,村长摇摇头,说他并没有在这边见过这种发型和服饰。

    不过他倒是给他们指了一条路,说是往深山里去的村落更偏僻,基本没有手机信号。

    从村长家出来,金珠一行沿着村长指的山路接着往前走,一路走走停停的,问了好几个村子,也没有找到人见过金珠画的发型和衣服样子,眼看着天就要黑了,谢晋华提议搜索附近的城镇,打算住到镇里去。

    “对呀,我怎么把最关键的一点忘了,那个村子离白溪镇好像就一个来小时的车程,也就说六十来公里。”金珠拍了下自己的脑袋。

    白溪镇就是上次黎想他们剧组住的地方,那个晚上他们慌乱地逃窜,没想到还误打误撞找到了黎想。

    孔凌一听拿出了手机,从手机上定位了一下,他们现在的位置距离白溪镇有一百多公里呢。

    由于金珠在白溪镇住过,知道那里的条件,所以谢晋华的意思是连夜赶到白溪镇去,因为相对来说,镇里的安全系数还是高一些,住宿条件也好一些。

    第二天一早,他们几个人开车沿着白溪镇方圆六十公里的弧线前行,可惜一天下来一无所获。

    接着又连着找了二天,依旧是一无所获。

    就在谢晋华决定再花一天时间找不到就放弃时,他们总算在第四天上午问路的时候碰上几个僳僳族的姑娘,其中一个叫阿花的姑娘认出了金珠画的衣服和头饰是哪个村,说她姐姐就嫁给了那个村子,一番交谈后,对方自告奋勇要给金珠他们带路。

    沿着山路走了半个小时,汽车总算是停在了一个村口,说是村口其实是一个狭窄的山口,两边用山石树木围了起来,中间只留下一个仅可过一辆马车宽度的山口。

    “就是这个地方。”金珠认出来山口前面的这块空地像是当年他们打斗的地方。

    说完,她拿出手机一看,这个地方依旧是没有信号。

    进了山口,是一段下山的路,也是跟马车差不多宽,路的两边是浓郁的竹林和植被,站在山路往下看,只看见幽深的山谷,倒是也隐约有几栋房顶露出来,可拐过这段竹林遮住的山路,眼前一片豁然开朗。

    这是一处类似于田家寨的四面环山的山谷,也是从山脚处一排排地往山顶盖房子,令金珠几个惊讶的是,这里的房子竟然大都是砖瓦结构,也有砖木结构的,房子的样式有点类似于北方的四合院。

    山洼下是一大片阡陌农田,农田的中间,是一条宽约五六米的江面流过,彼时正是收割的季节,农田里有不少人在劳作,江边有几个玩耍的小孩,远远看去,小孩子扎着朝天小辫,身上只穿了一个肚兜。

    “这里比田家寨还隐蔽呢,没人领着真找不到。”康馨先感慨了一句。

    “可不,一般人看见那个山口哪里会想到这是一个村子,确实很隐蔽。”金珠说。

    “我怎么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邹恒说。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皆如外人。”孔凌背了一段。

    “这么说,这里的人们也是为了躲避仇家追杀或者是为了战乱避世?”金珠揣测说。

    那个叫阿花的僳僳族小姑娘听了抿嘴一笑,“哪有你们讲的这么夸张?我们这边这样的村子很多的,这里山多地少,我们只能选择有山也有水的地方聚居下来,好开荒种地嘛。”

    “这倒也是,云南这边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是选择这样偏僻的山里住着。”谢晋华是想起了玉溪市采访的那几个蒙古人住的村子。

    “阿花,你知道他们叫什么民族吗?”金珠问。

    “好像是叫什么那那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