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记忆的倒流与填充-《深层心理学》


    第(3/3)页

    在与人交流时,想都没想就急于迎合对方,与他说话.

    所以,患者在抵抗疾病失败后,有时会产生一种懊恼与自暴自弃的渴望情绪:"让疾病再来一次吧!我倒要看看你到底能把我怎么样?"

    但疾病却偏偏不出现.

    原因就是:症状就是他缺失的那部分自我,发生后,记忆就填充了,没有了空洞.他再去"召唤",症状也不会流动,出现在他面前.

    只会造成他忽略当下的正常快乐,然后留下新的空洞.等到下一次,新的记忆再来弥补这个新的空洞,引发症状.

    总言之:许多患者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发病的时候才是正常的,发病了就变得不正常.

    其实正好是相反的.

    因为他所坚持的"正常",只是一种非常妥协的、退缩的快乐.

    就比如说:一个男子害怕一个凶恶的人,那人总是有事没事要凶别人几句.

    有一天,这位男子因有事,要去面对那个凶人.

    心中一直恐慌,害怕被那凶人骂.

    而当他面对凶人后,那人竟没有骂他,使得他乐不可支.

    可见他的快乐是如此的低廉.

    骂人明明是别人的错,与自己毫不相干,他也无法摆脱.

    要不然,在面对凶人之前,他不会牺牲当下的正常快乐而去提心吊胆.

    对待心理疾病也是如此.

    患者所认为的"正常",也是这种极其妥协的快乐.

    其实他们自己也明白:这种快乐只是暂时的、苟且的,心理疾病永远都不会离开他,因为已经在他们心中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而害怕疾病,就等于害怕挨骂.

    其实挨骂不应去逃避,因为那是别人的错.

    为了要逃避,他才会牺牲当下许多很常态的快乐,一直提心吊胆.

    挨骂和疾病其实就是在不断提醒他:他缺少了一种面对打击,依然闲庭信步的自信与勇气.

    只有具备这种勇气,快乐才是无处不在的.

    否则,快乐是有条件的,而且条件极其苛刻.

    这也是抑郁症病人缺少快乐的原因.

    但并非根源.

    闲庭信步的自信与勇气并非说说就有,一定要他自己恢复这种记忆.

    就像他们不敢贸然反击那些凶人一样.

    因为在遥远的过去,他的人格已向那些严厉的人妥协并融合,反击他们就等于反击自己.(这在后面的章节中将会详述)

    还有一种属于心理疾患者,或者一部分普通人的顾虑:

    他们在了解了改变自己的方法和必要性后,特别担心那些熟悉他的朋友无法接受.

    这个时候,也许大多数人,包括心理医生都会这样教导:"都已经明白了改变自己的方法,怎么还顾虑那么多?别人的看法有什么重要呢?不要管他!要为自己而活!"

    这或许是一个激励的建议,但并非心理分析所坚持的.

    心理分析会以一种更加自然、更加本能的方式告诉他:"他们已经被迫接受你了.你以前在朋友面前经常无意识地犯错,难道不是你潜意识所想吗?现在,你的朋友还不是你朋友吗?现在的改变,不过是和以前的犯错统一罢了."

    明白了这个机制,可以说,所有复杂晦涩的症状都理成了通畅的逻辑思维;而再也不会造成思维错乱、失常。

    接下来,患者自然就能脱离心理分析;回归现实;正常生活。

    现实中复杂多样的暗示再也不能轻易诱发曾经的患者生病。

    但是,还可能存在一种很隐秘的挑战——也是最后的、唯一的挑战。

    手机用户请浏览m.aiquxs.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