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章—梦与童贞-《深层心理学》
第(2/3)页
因为我几乎可以断定:很多成年人都遗忘了这种在儿时和父亲亲密无间的感觉。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
现实生活中,有些成年男子常常在父亲面前保持着一种距离。
这种距离常被人称之为——敬重。
但实际是一种对同性的排斥,一种对权威的忌惮。
他们会感觉如果现在再和父亲亲密,会很别扭。
如果说这是一种正常和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从快乐和幸福的角度而言:这种现象又有其不合理性。
因为与父亲拉开距离,从心理人格上讲:是一种人格的失衡。
这在上一卷中“人格偏离”一章阐述过:抑郁强迫症者,退缩型人格者,之所以感觉生活压抑、多愁善感、不快乐。是因为他们的人格过多地偏向母性的阴柔,而淡忘了父性的勇气。
当然,这仅是“深层心理分析”中一个表面化的分析。
各位也许会看出一个矛盾:你不是一直强调母亲的重要性吗?
男孩是恋母仇父的。
之所以产生心理疾病,是因为对母性安全感的脱离,对刚烈父性的妥协。
但此刻为何又强调父性的重要?
要统一这对矛盾,并不难。
在前面已经阐述过:只有和母性充分融合,对外界才会既不排斥,也不妥协;保持一种正常的距离。
前面的分析只是强调了患者对父性过度妥协而已。
所以,此梦重视父性的重要,也就合理了。
意义只在于提醒做梦者:对父性不要太排斥,因为过度的排斥往往是自我伤害。
就像某人在现实中憎恨一个严厉的男人,越想越恨,恨得都没兴趣再做其他有趣的事。
这种排斥实际是在惩罚自己。
……
但是,如果能够把这种表面的分析与梦中的安全感联系起来,就可以省去中间很多复杂繁琐的分析。
但前提是做梦者是一个人格不算太病态,先天记忆保存较完整的人。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把梦中的感受和本源的记忆相联结,而不是只能依靠心理分析者完全地心理分析和解构,一步步严格地倒溯他的记忆。
这也是我增加“梦与记忆”这一卷的一种初衷。
但是,又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这种仅是依靠梦中的感受与比较表层的心理分析,就能够恢复心理健康的人,仅是少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