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唯我中华》
第(2/3)页
国民纷纷诵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要理解颜学义的意思,不过在他们读完第一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就大概了解颜学义的意思: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意味着国家会变得强大,而少年想要变得强大的方法,想在只有一个,那便是学习,此时学生即将面临三月开学,颜学义想要让学生们努力学习,为了帝国的未来而奋斗。
这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不是颜学义原创,是其“抄袭”后人的《少年中国说》而来,不过文章的背景已经改变,所以颜学义在原文上大肆修改,符合当前中华帝国的背景,形成现在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原文《少年中国说》由梁启作于19oo年,文章从驳斥日本和西方列强污蔑我国为“老大帝国”入手,说明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中国。文中所说的“国”,是理想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文章认为封建**制度和封建官吏已经腐朽,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并且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
但是颜学义手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以“劝学”为主题,号召帝国的少年们努力学习,帝国的未来在他们的身上。
颜学义更是亲自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作为报纸的标题。
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全国人民见识到帝国皇帝是多么的重视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问题,压在帝国教育部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颜学义重视教育,慢慢展现在帝国的最底层——农民身上。
中华帝国取代满清王朝成为中华大地的统治者已经有一年半时间,农民们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经过一年的时间,农民获得大丰收,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农民手中却已经有大量粮食,在留下一家人的口粮后,剩下的粮食还能卖出一笔不算太多的钱财,这在满清王朝的统治下是几乎不可能生的事情。
在满清王朝统治下,农民不说拥有自己的土地,就是一年到头能有不饿肚子的时候就是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中华帝国的出现,让农民都过上了他们心目中的好日子,帝国更是免费教授农民的儿子读书识字,这简直无法想象。
报纸刊登颜学义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农民们好不容易从别人口中弄明白一小部分内容的意思,便耳提面命对自己上学的儿子说:“儿子,你要好好学习,是皇帝让咱们家过上好日子,你一定要努力学习,替爹娘报答皇帝。”
相似的内容生在全国各地,学生们明白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好报答皇帝,在没有开学之前,学生们拿出自己之前写下的笔记,翻看着,回忆以前学习到的知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