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威力无穷-《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2/3)页
举个简单例子,你想拥有“房建一级”施工资质吗,那么你曾经干过多少多少民用建筑,甚至你最近几年完成多少多少平米的建筑面积,这样的业绩都是在评定资质时候的硬指标。
李华勇前世就碰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在他参与的项目附近有一个民用建筑项目,而那个项目的施工单位是一家以工业建筑为主的国有企业。交往几次后李华勇和那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关系不错,有一次在偶尔看到那个项目的施工合同报价清单后李华勇觉得奇怪了,他询问那位同行:
“这么低的报价,难道你们不怕亏本吗?”
那位同行苦着脸告诉李华勇原因,他们在做前期测算的时候,当然也知道这样的价钱肯定亏本,不过没有办法,他们单位平时都是以工业建筑为主,民用建筑本来就做得少,为了保住前几年刚获得的民建资质,那么没有办法,为了完成规定业绩,明知亏本这个项目他们也必须得做。
李华勇哈哈大笑,他拍拍那位同行的肩膀:“不错不错,你们这应该算是“政策性亏损吧”,这样你的日子应该好过,因为即便亏了板子也打不到你身上。”
那位同行傻笑:“说得也是。”
完全可以想象,国有企业尚且如此,民营企业想获得资质的话那更是如此。而众所周知的原因,咱们国家是很晚才有民营企业的,那么在这方面,民营建企几乎在一开始就出于天然劣势。
没有业绩就没法取得相关资质,没有资质就没法参与投标,而投标都参加不了那就更难完成规定业绩。这仿佛就是一个死循环,也正是这样一个类似死循环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国内的民营建企。
正是BT模式的出现彩解决了长期困扰民营建企的这个问题。
“你说我没有资质,这个工程不让我做是吧?那么我垫资呢,假如我愿意垫资的话,你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国内有一段时间内,BT模式或者垫资做工程在业内大行其道,尤其是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带,几乎到了不垫资就根本接不到工程的地步。而与之相对应的,在这种模式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国有建企是非常抗拒这种模式的,比如李华勇前世所在的单位,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明文规定:需要垫资的项目一律不接。只是到很晚以后才没办法,特别是后来海外项目多了以后,其实相当多的海外项目都是类似这种模式的,这才慢慢顺应形势。
以上就是BT模式给整个建筑行业带来的第二个影响。
虽然说了这么多,不过李华勇倒是认为,如果BT模式只有这两个影响的话倒也没什么,真正厉害的你应该还是它第三个特点啊。那么这个特点是什么呢?
李华勇认为就是:这种模式高度契合了国内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2/3)页